盐城市大丰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盐城市大丰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广袤沃野硕果香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     来源:大丰日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积极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不断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标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png

[+“土壤改良”]

[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在刘庄镇民主村、良好村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区内,长长的沟渠纵横交错,金黄色的稻田一望无际。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水稻,站在机耕道上的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宣山喜上眉梢。

耕地质量提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耕地质量提升这个根本,我区在土壤改良方面,以增施有机肥和绿肥、秸秆还田为重点,开展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同时结合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土壤酸化治理等项目,实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深耕示范区全覆盖,将“薄田”变成“沃土”。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涵闸等渠系建筑物,既改善了灌溉条件,又提升了土壤质地。今年,我区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耕地提质工程,在草庙、大桥、三龙镇等项目区开展耕地质量检测,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了0.1等级。


[+“生态排水”]

[注入乡村振兴新灵魂]


秋风送爽,卯酉沃野;万谷飘香,稻染金黄。在港区华丰农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千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稻浪滚滚,连片的稻子蔚为壮观。今年,我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在华丰农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实施1000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试点,为后续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田生态建设是难点。一方面需要进行农田林网和建筑物周边绿化美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生态尾水净化、生态型排水、水土保持等建设,让农田尾水生态排放、循环使用。此举让水体流动起来,保持生态化和可持续性,既节约用水,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华丰农场项目区正是我区攻破农田生态建设难点的生动实践。该项目积极推广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农田退水利用等生态设施,建设生态沟渠,对农田尾水进行沉淀和自然净化、人工湿地净化、沉水湿地植物净化,通过净化吸附达到水体生态循环利用的目的,勾勒出一幅智能精准高效、绿色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田美乡村画卷。


[+“宜机化改造”]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站在位于小海镇温泉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从高处望去,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机器轰鸣、往来穿梭的热闹场景,形成了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从前由于天然条件的限制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普遍居多,严重制约了粮食稳产高产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如今“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按照“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原则,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这个重点,通过田间道路建设、下田坡道配置等措施,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合理布局配套设施,深化田间机耕路提升,高标准农田稻麦全程机械化率达到100%。在机耕路建设上,设置会车道,方便运输,今年在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已建设机耕路76.63公里;在机耕桥建设上,按规定尽可能建宽,方便大型农机进出,今年在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已建设机耕桥63座;在渠系建设上配置进田坡道,方便农机下田。目前,我区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超7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在全省率先建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今年建设的17.9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地已流转11.24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2.79%,其他土地正在积极推进流转。3个集中连片的示范区项目4.5万亩,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产业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从“地块零星分散”到“土地连块成片”,从“灌溉不便”到“引水入田”……随着一个又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完成,我区乡村迎来华丽蜕变。

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制种大县,我区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划时,统筹考虑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划布局,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升稳产保供水平,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主抓手,做好耕地和种源两篇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种业经济、品牌经济、农旅经济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全力建设全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围绕优先在盐通高铁、204国道、省市区级公路及海堤沿线规划布局项目,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组织实施项目,我区依托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将农场制繁种纳入制种用种规划,发挥丰收大地种业组培中心作用,为农场提供蔬菜等种苗培育服务,扩大农场优质种子覆盖面。以“海丰大米”“柔尔香大米”等农场大米品牌为重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每年带动20多万亩耕地调整结构,解决1500多户农民就业。同时借助海丰米业影响力,三龙镇、新丰镇、大桥镇、草庙镇等已与海丰米业稻米订单生产基地达8万亩,今年底扩大到12万亩以上,带动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家庭农场,带动第三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大中街道恒丰村,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带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借势做好“恒北早酥梨”后续产品加工,加快农旅融合步伐,形成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产业集群,以多元化生态品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图片.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