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盐城市大丰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千棚芦笋 富民希望
发布时间:2023-04-07     浏览次数:     来源:大丰日报

在小海镇徐南村,航拍小飞机飞上数百米的高空,千亩芦笋种植大棚尽收眼底,在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茫。走进棚内,几位村民将一根根约四五十厘米长的鲜嫩芦笋拔离土壤,整齐地码放在棚外,然后由专门负责收集的人员装进周转箱送往加工车间。

该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程明介绍,从2021年开始,江苏银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51省道交通便利优势,在其北侧的徐南村流转土地1100亩,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芦笋生产加工基地。由于芦笋生产加工在当地没有先例、没有规模,而在市场却十分抢手,银宝公司便培育组建一支专业管理团队入驻芦笋园,对芦笋从种到管到收再到加工,实施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投资建设第二年就初见效益。

芦笋基地的发展,不仅使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也使徐南村及周边村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有了致富增收的好机会。今年61岁的沈女士介绍说,该芦笋园收种管全用的是本地农民,最忙时一天需要上百个务工人员。拔芦笋以量计酬,平均一天可以挣到一二百元工资,“想不到,我们土地流转了,在家门口打工,比过去自家种小块地赚得多多了。”

走进芦笋加工车间,只见数位村民将刚从大棚采收回来的鲜笋打理整齐,交由下道工序结捆并切去根基,留下约三十厘米的鲜嫩段后检验、捆扎、装箱,整个采收、加工、包装、上车过程不足一个小时,如此计算,早晨还在地里的新鲜芦笋,中午就可成为沪宁苏锡常等城市市民的盘中菜。

“我们种植的绿皮、白皮芦笋在市场上很吃香。全年大概270天有笋出厂,每天新笋上市量10吨左右。新鲜的芦笋离开基地便上351省道,十几分钟上沈海高速,运输便捷是我们从事鲜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关键要素。”银宝公司在徐南村负责芦笋加工的现场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据了解,为策应全区351省道果蔬农旅经济带建设,银宝公司拟沿351省道,扩大芦笋生产规模,力争打造绿色生态精品,除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建的销售窗口外,将新拓更多的国内外市场,并通过示范带动,引领种笋新人,致富更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