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苏超联赛淘汰赛盐城主场迎战无锡的比赛现场,许多观众佩戴着造型可爱的麋鹿胸针和手工发卡,这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均来自刘庄镇村民的手工制作。这场“体育赛事+手工经济”的跨界互动,不仅为赛事注入了本土温情,也让刘庄镇的手工经济展现出从传统加工向自主设计转型的蓬勃生机。
作为我区手工经济发展的重点乡镇,2008年起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培育出一批手工加工点,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截至目前,该镇已有手工加工点73个,吸引5000名村民兼职参与,配套生产机械200台,年均销售额稳定在2亿元,成为当地村民家门口增收的重要渠道。“以前做手工,基本是‘来料加工’模式,企业给什么材料就做什么产品,利润空间有限,村民的手艺也难有发挥。”刘庄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顾昱介绍,2024年起,该镇着手推动手工经济转型升级,从“来料加工”向“来图加工”转变,鼓励加工点根据市场需求参与产品设计、承接定制订单。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村民的手工技艺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路径。这一转型在今年的“苏超”联赛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该镇巧妙结合盐城标志性文化符号“麋鹿”与赛事热点,自主设计开发了系列手工产品。“麋鹿是大丰的标志性符号,苏超联赛又是本土球迷关注的热点,把两者结合,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贴近市场需求。”该镇工作人员表示,该款挂件推出后,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本土属性获得市场认可,镇里同步借助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让刘庄手工产品的辐射范围从乡村延伸至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10月8日赛事当天,该镇还在“苏超”市集设置“和美刘庄”专属摊位,造型精巧的麋鹿发卡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据了解,为扩大手工经济影响力,现场采取“关注抖音账号免费领取”的方式,既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刘庄手作,也为镇手工经济线上宣传引流。值得一提的是,刘庄镇还与N4A球迷会达成合作,将麋鹿胸针作为“应援周边”发放给球迷。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依托大丰地域文化特色,挖掘更多“手工+”的融合场景,让小手工做出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指尖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