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重大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农”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第二,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15年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第三,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他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四,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第五,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农村改革议题,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第六,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时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
第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吉林调研时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调整完善。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八,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深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实现乡村振兴新目标。
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方向道路
关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大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实施这一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宏观版,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回应了群众的期待。乡村振兴,落脚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乡村振兴不仅农业要现代化,整个农村也要全面发展,不仅工农差别要缩小,城乡差别也要缩小,实现“四化同步”、工农互促、城乡共荣、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五位一体”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关于乡村振兴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作了深刻系统阐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个之路”揭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和内在规律,指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和努力方向。
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我们有过去许多成功经验,需要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这又是一项全新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为此要把握正确原则,采用科学方法,扎扎实实地抓落实。
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现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上。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哪个部门单独就能干得了的,不加强党的领导,不发挥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肯定不行。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五级书记齐抓共管,把乡村振兴摆到优先位置,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二是体现在“四个优先”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些都要体现到制度机制上,体现到具体政策上。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句话20个字,“五位一体”,不仅是经济振兴,还要把农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其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其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做到设施配套、服务高效,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保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其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不能丢了乡土文化这个魂。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也可以说,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康等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其四,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受到惩治,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治理安定有序。其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日子过得更加富裕体面。要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广大农民衣食住行无忧,生老病死无患。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要考虑农民的利益。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要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亿万农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让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今年是农村改革40年,这40年里我们搞家庭联产承包、搞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农民工进城、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等都是农民的创造。现在搞乡村振兴,各种投资主体都来了,但不能忘了农民是最重要的主体,要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但不能代替农民决策,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即使是办好事,也要让农民群众想得通。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特别是农民面临的重大机遇,但光靠农民自身的力量还不行,光靠农村自己的资源也不够,这就需要大量现代资源要素投入农业农村建设。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关键是解决好“人、地、钱”三个问题。一是围绕解决好“人”的问题,培养和吸引各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一手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手抓“招才引凤”,吸引城里人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让农村成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二是围绕解决好“地”的问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土地是农村的巨大财富。要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实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同地同权同价,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土地占补平衡、异地交易,盘活资源要素。但在这个问题上,底线一定要守住,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这个口子不能开,工商企业或个人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这类事情不能搞。三是围绕解决好“钱”的问题,强化投入支持。乡村振兴要想真刀真枪地干,就得真金白银地投。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逐步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欠账较多的问题,加快补齐扶贫领域短板。对于工商资本下乡,一方面,要鼓励欢迎,优化环境,引导服务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既防止跑马圈地,搞度假村、乡村别墅,又防止排挤农民,剥夺农民的机会和利益,老板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富了老板、亏了老乡。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中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发展的基础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城乡有别,各美其美。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有历史的耐心,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二是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好村庄林草、溪流、山丘等特色风貌,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三是加强规划引领,实现有序推进。要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并且一张蓝图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