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虽然外面细雨蒙蒙、寒意料峭,区农业干部学校教室里却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乡村振兴,要靠真抓实干!”“老百姓有盼头,我们就有劲头!”参加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的区、镇、村(居)党组织书记等三级干部正在学习交流、热议商讨乡村振兴战略话题,气氛十分热烈。
立足“学懂”,当好学习宣传“先锋队”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区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形式,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基层每个角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培训班动员会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荣掷地有声地说道。
据了解,我区从今年开始,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以“好书记、好队伍、好路子、好机制、好形象”为目标,努力把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五好”战斗堡垒,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为让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学懂并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培训班上,我区从市内外先进地区请来基层党组织书记典型,现场为他们“传经送宝”。为开拓眼界,提高认识水平,还特地请来对“三农”工作较有研究的中央党媒和盐城市委农办等有关负责同志,为“村官”以及区直相关领导班子成员们作关于乡村振兴的专题宣讲。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解读、解析,深刻而又明确地回答了“党的十九大为什么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乡村振兴的历程与未来”以及“乡村振兴,我们该如何作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的欢迎。
“今天的培训是这多年来参加人数最多、秩序最好的一次。”区农干校副校长张艳梅说。“大家听得认真、记得仔细,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西团镇九一村党总支书记吴兴华听完宣讲后感慨道,“十九大召开后,层层级级都在宣传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如何在广阔田野、千家万户落地实施,我们今天算是听到了要领、学到了真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将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由战略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区委副书记、党校校长陈湘珍信心百倍地说。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蔡保生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今天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高度,更具宏观视野。特别是如何通过处理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增、权、能’,解决‘地、钱、人’等问题,给出了行动指南和妙计良方。”
讲课虽然结束了,但是中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利好消息,久久在村支书们之间传扬,如同春雨一般润泽复苏着万物。
立足“弄通”,当好乡村振兴“领路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村(居)党组织书记是群众的贴心人、引路人,是基层的主心骨。书记站前头,发展才会有准头;书记带好头,群众才能有奔头。”刘庄镇民主村党总支书记季勇说。2016年开始,硕士学历的“85”后季勇担任民主村书记,两年内,他带领村里一帮人积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引进农业示范园区、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书记大能人”。
近年来,我区重点面向优秀村干部、致富大户、复转军人、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选拔经济“能人”、管理“能人”、科技“能人”担任村党组书记,选派区、镇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青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把村党组书记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年度培训整体规划,制定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理论政策、岗位技能、任职资格等培训,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区乡村振兴和‘三农’事业蓬勃发展夯实干部人才基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从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千方百计吸引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引凤还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立足“做实”,当好带民致富“领头雁”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是基础,以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做实”更是关键,而“乡村振兴”战略也正在大丰这片热土上被生动实践着。
虽然一直细雨连绵,但是大桥镇东方桃花洲踏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农家乐门前排满车辆,周边卖特产的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说起景区发展,大桥村60岁的老支书吕冬官如数家珍:从2015年起,大桥镇通过流转土地规划建设了景区,去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景区的火爆让周边的农户看到商机,土特产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特色民宿、果品采摘、农家乐等休闲度假产品也应运而生,农民收入也自然“水涨船高”。
无独有偶,大中镇恒北村走出了一条带民致富的新路。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套瓶技术衍生出“恒北酥梨酒”,推广早酥梨树体改造及生草覆盖技术,新建气调果品冷库、梨博物馆、游客休闲果酒吧和电商销售平台等,引导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项目,延伸开发梨子五级产品。继续围绕推进“四化同步”,加快全村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培养本村年轻人,带领村民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商,发展乡村旅游,增加销售动能,让全村老百姓得到更多收益和实惠,使乡村振兴真正落地生根。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小海镇江北村,村干部们变身“店小二”,及时为种植大户、农场主提供土地流转、配套设施、市场流通等方面的服务,在村里掀起了“土地革命”。截至目前,全村流转土地近3000亩,成立了6个家庭农场。农户们流转土地有了更多收益;大户们发展规模种植,带动了高效生产。农村土地“动”起来,不仅农民群众“富”起来,村集体经济也“壮”起来。村里每年还增加了10多万元服务性收入。“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的农村必定大有作为。” 江北村党总支书记董加旺对未来充满信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央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突出融合发展与动能转换两大重点,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卯酉大地正信心满怀地“迎来春色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