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顾春家庭农场内,在一片即将开镰收割的新品水稻田头上,聚满了来自各镇区的作物栽培技术员和慕名前来的种粮大户代表。只见满田金黄的稻穗沉甸垂颈,稻香扑鼻。虽然经历了不久前的连日阴雨天气,但是放眼农场上千亩的示范片区,没有一株水稻倒伏,穗穗籽粒饱满,株株茎秆健壮,展现着喜人的丰收场景。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示范,真是一项助农增收的好事、实事!”农场主顾玉山激动地说。区农业农村局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团队精心指导农场在科学选种、侧深施肥、精准调控、机械化种管收等技术实践中取得的种种成效,让顾玉山连声称赞。
近十年来,区农业农村局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坚持不懈地推广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按照“四个清单”的总要求,科学践行农业项目惠农支农,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从传统农耕向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式转变。在立足“双高”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项目团队结合本地土壤气候、耕作方式喜好,融合优选良种、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并通过行政指挥、专家指导、技术实施等举措,推动集成技术在水稻各生育进程期精准实施。针对今年水稻生产新特点,项目团队还在华丰农场组织试验“微喷”育秧技术,在顾春家庭农场、区农科所试验基地实施精准化调控技术等,在节省农本、后期抗倒伏等方面成效明显。
据全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项目技术负责人、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韦运和研究员介绍,到今年,我区已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示范片8个,覆盖面积25479亩。项目涉及规模种植户和经营主体14个及多个国有农场、农业公司,项目辐射带动全区粮油种植面积47万亩左右。其中5000亩规模示范片3个, 1000亩规模示范片5个。参与江苏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南粳”“泰香粳”“金香玉”等优质水稻试验示范品种不仅具有软、香、糯、甜等大众喜好的食味性,更表现出明显的丰产增效性。据区农科所组织的专业测定,我区多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的“南粳”“中研”“津稻”等系列品种的穗数、千粒重等产品指标明显高于非示范区。测定示范区水稻理论产量723.5公斤,部分高产田块实际产量有望超过800公斤,预计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高出100公斤至250公斤,真正体现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的成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