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围绕“12357”的总体思路,吹响了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冲锋号。市委、市政府希望大丰“在更高站位上谋划发展目标,找准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努力把特色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大丰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两会”精神,自觉扛起使命,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统揽,扬己所长,彰显优势,努力全市争第一、沿海赶如东、全省当先进,实现大丰“大丰收”,为全市勇当排头兵、谱写新篇章作出更多大丰贡献。
牢记“国之大者”,建好产业基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站排头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国家战略,高水平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大丰作为产业基地建设主体,将立足全域,举全区之力抓好这项“头号工程”,优先保障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标,确保“一年出形象”。
完善规划,提升载体。对照市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完善空间、产业、片区等规划,常盐工业园—大丰经开区先进制造核打造长三角地标性、高能级先进制造基地,刘庄组团打造盐南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新丰组团打造长三角旅游康养目的地。全力服务盐丰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常盐工业园安置房、大刘路改扩建等工程,集中力量建设西河口片区启动区,打造品质城市会客厅。
组团招商,共建共享。抓住产业这个核心,协同常盐、沪苏、苏盐等合作园区,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共建共享等政策,推行五大组团招商,所有乡镇(街道)、部门全部参与。成立区级招商公司,制定高目标、高奖励机制,激发招商动力。每季度在上海、苏州、常州,每半年在深圳、北京举办一次签约活动,组织项目“月月看、家家到”,倒逼每个板块每个月都有项目开工,以高质量项目撑起产业基地的“四梁八柱”。
深化开放,促进合作。对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加强与南京、苏州、常州等城市合作,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依托与韩国、荷兰等国家友好关系,招引外资项目,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比例,优化外资结构。高标准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打造全省沿海韩资经济新高地。
聚力实体经济,强化链式思维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树标杆
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大力实施产业“千百亿”工程,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培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1个千亿级产业,钢铁、造纸、化工3个500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2个百亿级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链式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扣市23条重点产业链,壮大9条特色优势产业链,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重抓风电装备和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重抓车联网和动力电池,新一代电子信息重抓印制电路板和光电显示,加快发展智慧家纺、化学药和粮油果蔬加工等产业链,服务全市构建产业生态。
按图索骥攻坚重大项目。带着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地图和“链主”企业、重点环节企业、重点项目清单“两图三清单”,以狼性精神主动出击、精准招商,突破顶天立地产业链重大项目,落户铺天盖地上下游企业,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0个,形成“百亿引领、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新格局。
优化服务推动企业创新。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提供政策、金融、人力等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力促企业做大做强。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持续落实“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面达40%以上,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增创新的领跑优势。
注重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做样板
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必须答好的“五大考题”之一。大丰将统筹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融合融通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系统提升城市品质。立足盐丰一体化,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发展,推动城西产城融合、城东做实填白、城中有机更新、城北做美环境,集聚外来人口,引导和鼓励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区,把松散的城市变成集中的城市。坚持建管并重,深化“城市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与市区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更富成效强村富民。坚决扛起农业大区担当,在提升稳粮保供能力基础上,重抓农业农村“112233”工程,今年整治陈李线、斗龙港河1路1河,做强大蒜、大葱2个特色产业,做强丰收大地省级农产品加工区、光明食品产业园2个园区,利用两年时间整体打造刘庄、新丰、西团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每年建设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打响“大丰仓”区域品牌。深入推进经济强村三年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年内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全面打造美丽乡村。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以农房改善为抓手,高质量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满足农民“进城、入镇、留乡”不同需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优化农村生活环境,让美丽乡村韵味更浓。
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转型 在践行“两山”理论上成典范
好生态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品牌。大丰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珍惜用好绿色禀赋,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围绕“绿水青山”,在减污降碳上协同增效。以迎接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完成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科学有序实施“双碳”大丰行动方案,大力开发利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制定重点能耗企业绿色改造支持政策,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结合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优化主干道路、高铁沿线等重要通道生态环境,全面完成成片造林任务,让绿色成为美丽大丰最靓丽的标识。
围绕“金山银山”,在旅游“双创”上持续发力。突出西部花海、东部沿海“两个主题”,以荷兰花海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斗龙港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助力全市打造生态型、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充分释放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效应,精心打造“川东—竹港—王港”观海探秘、科普休闲廊道,加快建设苏北健康管理中心,大龙岛涵养开发、新丰镇老街改造等年内建成运营。利用旅游公路、现有道路串联景点景区,围绕麋鹿、郁金香等主题策划系列文旅活动,全年游客接待量达12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突出民生为本,提升服务保障 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当先锋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大丰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品质创造幸福生活,增进现代化民生福祉。
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施多渠道灵活就业,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助企惠企政策,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巩固提升全民参保覆盖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
让群众幸福感更强。聚焦“一老一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继续抓好教育、医疗、养老三大民生事业;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进集团化办学、区管校聘等改革,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推动人民医院、中医院“晋级升等”,以医共体为纽带,协同基层卫生院,整体提升医疗卫生质量;建设老年医院,探索建立助餐服务体系,养老服务综合体年内建成运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让群众安全感更高。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每周定期排查研判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安全、社会安全。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多措并举化解政府性债务,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动“三年大灶”圆满收官,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大丰、法治大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作者为大丰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