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盐城市大丰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高标准农田助力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     来源:大丰日报
 

秋收后的大地,农田建设迎来黄金期。115日,记者走进新丰镇太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只见5台翻耕机一字排开、开足马力来回作业,让高低不平、细碎零散的“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

记者注意到,作业的每台翻耕机上都安装了北斗水平检测系统,数字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土地翻耕的厚度,并能根据不同的地块随时调整作业时的深度,误差范围不超过3厘米。原先高低不平的农田在高科技的加持下,逐步变得规整四方,一片片整齐的现代化田块呈现在眼前。

种植大户莫卫林的千亩农田就包含在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内,看着眼前土地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对未来的产量可谓信心大增。“这几年,过去的零散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不仅利于生态农业的推广,同时也方便了全面机械化作业,种田的效益大大提高。再加上智能化管理,打开手机就能操作指挥田里上水、放水,有什么问题还能实时请专家指导,现在产量、质量都比往年要高得多。”莫卫林高兴地跟记者说,今年他们加入了“沪丰优粮产业生态联盟”,由光明农发集团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并组织无人机定期施肥、打药,全程提供监控和技术指导,他的千亩田地连收带种一周全部搞定。“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是好种、好管、好收、好销,就是碰上个自然灾害还有新农保兜底,我们真是遇上了好时代。”

记者了解到,新丰镇在秋收过后,抢抓施工“黄金期”,压紧压实目标任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误农时。通过实时知晓农机行动轨迹以及作业亩数,不仅有助于实现农田科学管理,更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新丰镇党委副书记朱文勇表示,“安装北斗智能信息的翻耕机,相当于给传统农机装配上了智能大脑,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也实现了更加精准高效的田间管控,进一步加快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为后续小麦的播种、粮食生产以及农户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新建、改造、扩建等方式,在项目区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让希望的田野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以来,我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8.96万亩,占比达72.36%,惠及群众近60万人。今年,我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其中国家项目17个共计15.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35万亩),总投资4.8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节水节地农业增效,为全区粮食丰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实现“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极大改善交通和耕作条件,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将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项目建设促增收、带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助推农民增收。”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韦桂和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