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盐城市大丰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乡村振兴高歌起 卯酉大地满目新
发布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     来源:大丰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我区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环境提升、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让卯酉大地处处焕发着幸福生活的蓬勃生机。

[深耕特色农业产业]

[拓宽增收新路径]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我区聚焦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资源禀赋,打响大丰大米、恒北早酥梨、裕华大蒜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大丰仓”等区域公共品牌,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村集体富起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光明食品产业园两大载体,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为重点,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形态。我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挥“恒北恒美·梨缘天下”、 草堰梦幻迷宫“田阿姨菜篮子”等品牌效应,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亲子互动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农旅产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端牢饭碗底气足]

保障粮食安全,良田是关键。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18.96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72.36%2022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投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如今,一片片“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描绘出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我区大力组织实施推进种业强区新举措,积极利用优惠政策,引入科技要素,开展产业化经营,在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常规稻麦繁种、蔬菜花卉特色种苗培育等方面聚力攻坚、力求突破。全区拥有江苏省优势特色种苗中心5家,建成华丰种业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工作站、金色农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年、2022年两次被认定为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幸福乡村美如画]

走进大丰的乡村田野,干净整洁的街道、碧水涟涟的河塘、错落有致的农房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初冬田园景致。

近年来,我区以“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后创成省级田园乡村15个、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17个,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建设356个规划村庄全覆盖,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第一等次,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推进,真正让农村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我区打好农村厕所革命“持久战”,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河道生态治理、池塘标准化改造,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着力改善农村公共环境、提升乡村面貌。以建设“美丽庭院”示范户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共同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和文明美丽乡村。坚持标本兼治、集中整治与长期治理结合,不断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