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上下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精品、五年达星级”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全区累计创建乡村振兴星级示范村70个。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板块利用农闲时节,通过道德大讲堂等平台,加大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村容村貌整治和村规民约完善等工作。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平台、传统纸媒、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提炼和特色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度。
制订创建规划,列出任务清单。各镇、村按照培植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实施方案和示范村建设标准等内容,在规划上下大功夫、真功夫。结合村情调查研究、分析解剖、把握实情,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出示范镇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发展路径,形成重点任务清单,挂图作战,扎实推进示范镇村创建。规划内容注重具体详实、有特色、可操作性强。
推进产业升级,打造特色亮点。各镇、村依据自身优势,创建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治理特色,形成示范村培植亮点。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户”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拓展精深加工、运销服务等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种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加强服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季度点评会,将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示范镇村制度,挂钩领导到挂钩联系村开展实地督查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区层面开展季度督查,各镇、村落实创建措施,加快推进,努力完成示范镇村培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