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盐城市大丰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乡村振兴:共绘田园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     来源:大丰日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区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金秋硕果 丰收乐章响彻田野]

 

秋风送爽,田野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大中街道恒北村的柿子林里,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不仅是柿子的丰收季,更是我区乡村振兴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柿子的丰产年,全村总收益预计可达1400万元左右,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每亩可达6000元到7000元。”该村村委会副主任胡翔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我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种植推广以及品牌化运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该村的柿子不仅味道甜美,更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近年来,该村不仅通过打造“赏花摘果”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餐饮、住宿、农副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创赋能 乡村文化焕发新生]

 

在恒北村的文创一条街上,陈银付的瓷刻艺术馆成为了乡村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步入陈银付瓷刻艺术馆,仿佛踏入了一个精致的艺术殿堂。馆内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刻作品,每一刀一划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瓷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了恒北村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

“这个地方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很适合我们搞创作、搞研究。”陈银付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随着瓷刻艺术馆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被吸引到了恒北村。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寻找商机,共同推动了恒北村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一条街上的其他店铺也借鉴陈银付瓷刻艺术馆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产品,提升品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创产业集群。

 

[农民增收 产业升级与生态宜居并进]

 

乡村振兴,民富先行。在我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农民增收始终是核心议题。为此,我区创新性地开辟了六大增收路径,包括手工经济、特色经济、庭院经济、辅房经济、劳务经济与农旅经济,这些路径如同六朵金花,在乡间绚丽绽放,为农民群众铺设了家门口的致富路。截至目前,这一系列举措已惠及农户5.58万户,预计年增收贡献高达6.7亿元,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推动农民增收的同时,我区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区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机械化迈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优质农产品品种,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我区还注重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信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区始终不忘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区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在生态修复方面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植被、改善水质,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如今行走在卯酉大地乡村田间,处处洋溢着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幸福之美。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回望往昔,我区农业经济从单一传统迈向多元繁荣,书写了农业发展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大丰将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召唤,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再次扬帆起航,唱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