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漫步大桥镇,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大桥村荣获江苏省第二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称号,福园桃园里游客采摘正酣,新型农村社区内村民安居乐业……近年来,该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兴业富民强村,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强音。去年,该镇集体经营性收入1103.21万元,6个村突破百万元大关,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做强乡村产业,筑牢振兴根基]
“现在到村里的农场上班,不仅有工资拿,还能兼顾到家里,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大桥村村民李大哥的话,道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在该镇,像李大哥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镇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抓手,以大桥村为例,村域内集聚了盐丰现代农业、江东农业、伟景农业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了东华家庭农场、禾丰家庭农场等15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农场+农户”模式,带动600余名村民就地就业,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红利。
为让农产品“走出田间、走向全国”,该镇创新搭建“红色助农”直播平台,大葱、蓝莓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间直达消费者餐桌,实现了“群众受益、集体增收”的双赢。同时,严守14.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红线,去年粮食总产达6.7万吨,建成双丰片和方向片1.99万亩高标准农田,培育家庭农场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其中7家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1家进入国家家庭农场名录。万亩大葱种植基地、千亩桑树育苗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改善人居环境,擦亮生态底色]
“社区里生活环境好、配套好,住着比城里还舒服!”在“桃源居”新型农村社区里锻炼身体的王大姐笑着说道。走进该社区,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图景跃然眼前,完善的服务功能与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是该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生动缩影。
该镇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去年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2250余吨、水塘294处、村内沟渠60余公里,拆除年久失修房屋35座,清理广告标识1116处,完成农村改厕505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村入户宣传136场次,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20426人次,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生态建设方面,该镇持续发力,完成成片造林224.92亩,森林抚育300亩,四旁植树2万株,农田林网2900亩,新建成绿美村庄1个;建设高标准生态河道5条13.8公里、幸福河湖2条,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培育乡村人才,激活内生动力]
“多亏了镇上组织的电商培训,让我们学会直播带货,自家的水果销量翻了几番。”东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感慨道。在该镇,通过这样的技能培训实现增收的“新农人”越来越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该镇把人才培育作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多举措加强“乡土人才”培养和“新农人”培育。通过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专题培训,提高群众劳动增收技能,支持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活水”。为吸引更多人才扎根乡村,该镇积极探索“人才+产业”“人才+项目”模式,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良性循环。盐丰现代农业、江东农业等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带动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人才。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加大对镇、村集体的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优化“一村一策”,打造“一村一品”,持续开展“新农人”培育工作,让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